巖土工程師考試2021,2021年巖土工程師報名時間
全球“新技術”產業格局
互聯網創造“全球大市場”
2005年,我們看到,通用電氣、美孚石油、微軟、花旗、沃爾瑪,是美國市值最高的五家公司,其中只有微軟一家是科技公司,那個時候微軟還不是一家互聯網公司。
到了2017年,美國市值最高的五家公司——蘋果、Alphabet、微軟、亞馬遜、伯克希爾·哈撒韋,其中前四家都是互聯網公司。
美國市值最高的五家公司的整體估值達3萬億美元。為什么互聯網公司估值這么高?
因為市值代表大家對公司未來的一個看法,同時,每個行業也都在基于互聯網在做產業升級、消費升級,所以這也是為什么互聯網公司估值這么高,尤其是亞馬遜,90%的估值都是來自于對未來的期望,雖然亞馬遜目前的營收并不少,但這也只是支撐了它10%的估值。正是因為它對每個產業的技術升級都有幫助,所以它的估值特別高。
互聯網的“上半場”和“下半場”其實是不一樣的。
互聯網的“上半場”是互聯網行業內部的技術自研自用,也就是說,自己做的東西自己先用,比如說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等;
互聯網的“下半場”是互聯網技術群賦能所有行業,也就是說,互聯網技術逐漸地成熟以后,可以做商務化的時候,它作為整個新商業的基礎設施,針對每一個行業,會有行業性的平臺出來,而且會變得非常地便宜,就是我們說的公共服務。
云計算其實并不是暴利,它只是一個像水、電、煤一樣的公共服務。就像我們常說的,一個大學生和大企業都能享受到云計算、人工智能帶來的好處,大家都站在一個起跑線上,大學生甚至可以花一杯奶茶的錢,就可以創立自己的服務器、云、應用等等。
“萬物互聯”是基礎,“自適應服務”是終局
未來形成物聯網的生態以后,怎么去做戰略?舉一個例子,哈佛的邁克爾·波特,波特五力的提出者,他做了一個物聯網方面戰略的報告的一張圖。
他說物聯網實際上分四個階段,首先是監測,如前兩年說的,家里裝一個智能冰箱,實際上只是做的一個監測,就是有一些監測溫濕度的功能等等,所以它是一個數據入口;第二個階段是控制,像手機上的很多APP可以控制很多智能家電等等;第三個階段是自我學習(優化),家電可以學習你的喜好,比如說加濕器、空氣凈化器,你使用它一段時間之后,它能了解到你的使用習慣,了解到你喜歡的溫濕度,比如空氣凈化器在霧霾達到什么程度后就自動打開了等等,最終達到自動控制。
未來你回家以后所有的家電都按你的喜好,你的data profile去應用,你不需要再去控制。這就提到另外一個概念,即未來的物聯網不是一個單點控制,它一定是像風群一樣,控制一群設備,而不是一個設備,包括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等等,它是按集群去控制的。比如說兩個管理員能控制整個州里所有的自動駕駛的卡車,有自適應的功能在里面,這就是邁克爾·波特他們做的研究,未來的一種格局。
中國“新零售”市場洞察
目前,對于“新零售”有兩個截然不同的觀點,第一個觀點是全球的零售環境會惡化。當然這可能跟很多企業的直觀感受有關系。美國彭博社也分析稱,在未來幾年內,美國超過10%、即接近10億平方英尺的零售面積可能需要關閉,轉換為其他用途,或者調低租金。
下圖為美國三大百貨的營收增長曲線
美國傳統的三大零售百貨的增長都很差,而亞馬遜相當于這三家的總和,通過跨界的一個對比可以發現,原來的傳統零售業做得都不太好。
關于新零售的第二個觀點,從互聯網的角度看,認為“新零售”非常好。
信息來源:《中國消費新趨勢》,阿里研究院&BCG,2017年5月
通過我們的一個研究報告就可以看出來。報告指出,未來中國有兩大塊新零售市場,一個是4.4萬億存量市場新零售的升級,這塊有大量的機會,比如用一些黑科技去升級產業等等。另一個激動人心的是,未來到2021年,有1.8萬億美元的增量的零售規模,它相當于整個英國現在的零售的市場規模。
所以未來三四年,在中國新零售領域會多出相當于一個英國的市場,所以在增量上怎么玩,這塊是激動人心的。并沒有像大家說的零售越來越難做,反而市場增加地非常快。
中國消費升級“三駕馬車”
1、崛起的中產和富裕階層
怎么衡量上層中產及富裕家庭?即家庭月可支配收入達1萬元到1.2萬元,則是上層中產家庭;家庭月可支配收入達2.2萬以上,就是富裕家庭。
2016-2021年,上層中產與富裕家庭數量將翻一番,超過一億戶,拉動75%消費增長。這是新增的力量,會產生很多需求的變化。
信息來源:《中國消費新趨勢》,阿里研究院&BCG,2017年5月
2、新世代年輕人的全新消費習慣
新世代消費者(18-35歲)的消費潛力極大,將推動69%的新增消費。城市消費額增至2.6萬億元。80后、90后是品質消費,“量穩質增”。
信息來源:《中國消費新趨勢》,阿里研究院&BCG,2017年5月
3、線上線下全渠道的普及
2016到2025年,中國城市智能手機滲透率從78%增至95%;涉及一個及以上的數字化購物環節占比從70%增至90%;移動選購、一鍵下單、高度碎片的購物途徑、海量信息來源,提高消費者選擇時間成本越來越高;AI個性化導購、無縫整合線上線下的購物體驗,至關重要。
中國零售“新常態”市場建議
1、明確消費者細分及需求:中國消費者更加成熟理性,需求偏好多元化,零售商應明確相關細分客群需求,自家產品服務能否滿足各細分客群在不同場景中的功能和表現。
2、構建高效品牌架構和戰略:應確保品牌設計與豐富多樣的新細分客群產生共鳴,抓住客群痛點,避免品牌戰線過長。
3、提升消費者交互和參與度:中國消費者對品牌的情感依戀度持續提升,除產品功能廣告外,品牌商應在情感層面積極運營消費者互動關系,情感依戀將成為品牌忠誠度的關鍵,身后的情感聯系產生巨大回報。
4、為消費者創造價值:中國消費者依然十分關注產品服務的實際功效,中國品牌必須證明價格溢價的合理性,公司應持續優化價格結構、供應鏈,確??蛻臬@得最大價值。
5、渠道設計:構建全面一體化的線上線下整合型渠道,成為消費產業主導趨勢,通過洞悉每一個消費者的體驗和需求,拓展與消費者生活習慣相符的合理觸點,實現渠道最大化覆蓋,縮短閉環。
6、轉型風險:如果企業無法抓住高消費潛力收入群體和年輕人,選擇低潛力產品品類、或無法制定有效的全渠道戰略,將會迅速面臨增長放緩、占有率下降,反之則能取得可持續性商業價值。
中國“新零售”商業實踐
新零售VS傳統零售
實體與虛擬深度融合
消費者不受區域、時段、店面的限制,商品不受內容形式、種類和數量的限制,消費者體驗和商品交付形式不受物理形態制約。
以消費者為中心
數字技術隨時捕捉全面全域信息和感知消費者即時需求,完成供需評估與及時即時互動,激發消費者潛在的消費需求。
回歸零售本質
差異化數據,個性化供給。盡可能為消費者提供差異化的滿足個體需求和用戶體驗的商品及服務,才是零售發展的方向。
全供應鏈快速高效經濟
數據化管理為實現庫存最優化乃至“零庫存”提供決策支持。供應鏈、交易交付鏈、服務鏈三鏈融合。
中國“新零售”發展
暢想未來30年
1、任何人都可能成為零售商
從交易主體上講,任何人都可能成為零售商。零售不再是某個企業的特權,零售趨于大眾化,暢想未來,甚至機器人也可以成為交易的主體。
2、任何物品和服務都會成為可交易的商品
從交易對象上講,未來所有物品都會成為可交易的商品。任何物品和服務都將被賦予價值,不拘泥于是否有形和權屬形式。
3、任何場景下零售都將可以實現
從空間上講,任何場景下零售都將可以實現。交易空間被極大地延展,地球上的任何角落甚至是外太空都有可能成為交易場所,貨幣形態呈現多樣化。
來源:長江商學院
版權說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謝謝!
免責聲明: 本站提供的任何內容版權均屬于相關版權人和權利人,如有侵犯你的版權。 請來信指出,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刪除! 所有資源均由免費公共網絡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請勿公開發表或 用于商業用途和盈利用途。
本文鏈接:http://www.hongzguoj.cn/yantu/33155.html
發表評論